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集裝箱上演激光“密室逃脫”

星之球科技 來源:泉州晚報2015-05-08 我要評論(0 )   

廢鐵、殘次的零配件組成飛蛾的故事;放置在廢棄的集裝箱內的激光網陣是可移動的,變廢為寶更加注重意境創(chuàng)作,資源運用令人感嘆飛

      廢鐵、殘次的零配件組成“飛蛾的故事”;放置在廢棄的集裝箱內的激光網陣是可移動的,“變廢為寶”更加注重意境創(chuàng)作,資源運用令人感嘆 
 
 360截圖20150508212144484
 
“飛蛾”上裝上消防栓、排氣消音器、安全出口標志、喇叭、拜拜香的管子,象征了一種極具消解的“欲望”。 
 360截圖20150508212239234
 
“飛蛾”上半空飛翔的人體和樹枝絲線構成的翅膀,象征著夢想的虛幻和無力。 
 
 360截圖20150508212309875
布滿激光網陣的“密室逃脫”場地是由集裝箱改造而成 
 
 360截圖20150508212339562
創(chuàng)作者大膽采用黑、白、銀為主要色彩,用狂野的畫風在集裝箱上表現出放蕩不羈、掙脫世俗的理念。 
 
 360截圖20150508212411156
用紙板、圓筒等做成的建筑模型 
 
     “飛蛾撲火”的模型,除了倡導變廢為寶的環(huán)保理念外,更是對欲望橫飛的理念批判;集裝箱疊加而起的循環(huán)性密室,一方面在探索藝術表現形式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在以獨特的視角呈現現代設計的魅力。“新資源藝術”實現了廢棄物化身為藝術品的完美蛻變,它不再只停留在簡單廢棄物品利用上,而是在創(chuàng)作一種富有意境的人文生活。
 
    用完的一次性筷子、易拉罐、幾件破舊的地毯、一堆廢棄的汽車零件……這些是不是就成了廢品,一無用處,它們能否有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在泉州輕工職業(yè)學院首屆大學生創(chuàng)意藝術節(jié)上,各專業(yè)學生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創(chuàng)作出一件件作品,受到參觀者的極大關注和熱捧。其中廣告設計專業(yè)三名大二男生的裝置藝術品“飛蛾的故事”,更是被無數人點贊,而他們所使用的材料,是一輛廢棄汽車的各部位零件。
 
     裝置藝術品“飛蛾的故事”,身子是由塑料水管刷上紅漆構成,翅膀是廢棄汽車的車門,身上還裝了輪胎、滅火器、香等多種器物。作為創(chuàng)作者之一的劉世安介紹,該裝置造型給人的感覺像飛行器的外形。當時跟老師在思考要拿什么作品來參加創(chuàng)意藝術節(jié)時,無意中看到了那輛放置很久的廢棄汽車,突然就有了靈感:如果能夠利用這些材料,創(chuàng)造一個后工業(yè)時代的裝置意象,或許會有收獲。
 
     “我們花了一個暑假做創(chuàng)意,不少原材料甚至是從垃圾廠淘來的,上面布滿了油,需要耐心地涂上防護漆,打磨好了再加工。”另一位主創(chuàng)者莊榮星說,當廢棄重金屬通過拼湊再加工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后,三人組的設計團隊感受到了創(chuàng)意的價值。制作出“飛蛾撲火”的模型,它除了倡導變廢為寶的環(huán)保理念外,更是對欲望橫飛理念的批判。
 
     “當下是一個‘欲望’與‘夢想’沖突的時代,裝上消防栓、排氣消音器、安全出口標志、喇叭、拜拜香的管子,象征了一種極具消解的‘欲望’,而半空飛翔的人體和樹枝絲線構成的翅膀,象征著夢想的虛幻和無力。”指導老師許海告訴記者,同學們想表達的是對當下物欲時代的批判。
 
      “作品展示這些天,很多前來觀看的同學都有一種體會,原來創(chuàng)意也是另一種節(jié)約。”泉州輕工職業(yè)學院招生辦吳文彈老師表示,除了裝置作品“飛蛾撲火”的模型外,還有用紙板、圓筒等做成的建筑模型……根據比賽要求,同學們都圍繞“廢”和“寶”的主題,開動腦筋,對身邊的廢物品加工再利用。運用平常不常用的材料,比如廢鐵、殘次的零配件等,來設計制造作品。
 
      在《偷天陷阱》等許多電影虛擬場景中,受到特別保護的貴重物品往往被置入一個布滿激光網陣的最高級別保安系統(tǒng)中,如今,這一虛擬場景變成了現實,由酷愛密室逃脫技術的年輕小伙阮晨昀聯(lián)合陳鑫偉以及泉州涂鴉愛好者月下,在泉州掀起一場密室逃脫的激光大戰(zhàn)。最不可思議的是,這場激光網陣竟被放置在一個廢棄的集裝箱內。
   
     被放置于工業(yè)廠區(qū)或者停車場上的集裝箱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但富有奇思妙想又善于創(chuàng)造的人類賦予了集裝箱更多使命。集裝箱會被涂上活躍的紅色,放置于廠房內,改裝成了冰淇淋迷你加工廠;改裝成小樓房,這樣的宿舍不僅經濟,而且可能是世界上最抗震的住宅了;街邊咖啡店。很多顧客都問:“這是集裝箱改裝的?”店主說:“是的。”然后大家就邊笑邊說:“太不可思議了。”
 
     領SHOW艾米1895電影工作室負責人RK說:“上述集裝箱改造獨具新意,但是還不夠天馬行空。當集裝箱落在我們手里,我們要將它變化成激光陣的密室。”通過疊的形式就地取材,讓集裝箱成為建筑,同時讓這一建筑疊加進周邊的整個大環(huán)境中,體現的是歷史底蘊的延續(xù)和對綠色環(huán)保的倡導。
 
     泉州本地涂鴉愛好者月下為創(chuàng)作的激光密室裝飾了集裝箱外殼圖案,取材于《星球大戰(zhàn)》和《罪惡都市》的故事情節(jié),畫面生動且富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者大膽采用黑、白、銀為主要色彩,用狂野的畫風在集裝箱上表現出放蕩不羈、掙脫世俗的自由向往。陳鑫偉說:“兩個集裝箱疊加組裝的循環(huán)性密室,一方面是在探索藝術表現形式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是在以獨特的視角呈現現代設計的魅力。”
     
     此外,集裝箱房具有靈活性好,可以整體移動、無需拆裝等特點,將激光陣放入其中,激光陣可以在泉州各地移動運營。“我們這個激光密室主要是鋼材和木板,即使報廢后,建材回收率也高,對環(huán)境影響很小,非常環(huán)保。”陳鑫偉說,這些集裝箱的服役期限都在十年以上,“這樣做,也是變廢為寶,低碳環(huán)保”。
 
      用汽車零件做成的飛蛾、用紙板鋼線制成的建筑模型、廢舊集裝箱變成密室……由各種廢舊材料、機械零件經過巧妙構思組合而成的新資源藝術作品將“環(huán)保”和“創(chuàng)意”兩個詞進行了完美詮釋。“以前大家都認為廢品的最高利用價值就是賣掉換錢,沒想到可以制作成如此經典的藝術品,真是令人震撼。”泉州輕工職業(yè)學院學生小洋說,許多廢舊產品變成的創(chuàng)意作品令人折服,“新資源藝術”實現了廢棄物化身為藝術品的完美蛻變,不再只停留在簡單的利用廢棄物品上,而是在創(chuàng)作一種富有意境的人文生活。
 
     據介紹,新資源藝術起源于西方,上個世紀中后期,工業(yè)文明的迅猛發(fā)展對地球的物質資源和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從而引發(fā)了人們對現代文明、環(huán)境問題的反思。新資源藝術也稱廢品藝術、再生藝術,是通過對廢舊材料的循環(huán)利用和創(chuàng)意設計,挖掘及表現其藝術生命力,重新組合成雕塑作品的藝術形式。泉州輕工職業(yè)學院老師許海說,新資源藝術喚起更多人愛護環(huán)境、美化家園的強烈意識。
 
     來源于生活中的廢棄物品,經過藝術的加工,如今變身為經典的藝術品,這是激情與智慧的結晶。RK也說,他們這個由廢棄集裝箱改裝成的密室,如今,已經被一些商家看重,對方已經有合作的意向,想把密室買過去直接做成移動式超市或咖啡館。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